第72节(1 / 2)

“天大的好事。”杜三钮并不想瞒卫若愉,同他一起见到卫老便说:“祖父,我想买块地盖几间房,冬天和春天请人做酸笋、腌辣白菜、咸菜和酸菜,夏天和秋天酿果酒,做些方便吃的面食,由谁出面,在哪里买地建房比较好?”

“等等,等等。”她一进来说这么多,卫老没反应过来,“没钱用了?”不该啊。他给若怀的那笔钱,小夫妻俩别瞎祸祸,够他们用半辈子的。

“不是啊。”杜三钮说著,突然想到卫若怀打算建码头的事,老人家还不知道。忙把这事告诉他,包括已筹集到建码头的善款。

不单单卫老,这下连卫若愉也惊到了,“什么时候的事?我们怎么不知道?!”连声质问。

“早两天。”杜三钮话音落下,两人瞪大眼,卫老不敢置信道:“他怎么想一出是一出?你怎么也不拦著点。”卫老说著,披著黑色大氅往外走,边走边喊,“钱明,钱明,快去备车,我去县里。”

“祖父,若怀和林县丞一起给贫困户送过冬的物资去了,这会儿指不定在哪犄角旭旯里。”杜三钮忙拦住他,说卫若怀想什么是什么,您老不也一样,也不看看自个多大年龄了。

卫老脚步一顿,“不是说过几天再去,怎么这么突然?三钮,你可得跟我说实话,否则这个年你俩就在县里过。”

“祖父——”

卫老一瞪眼,“若愉你闭嘴!三钮,说!”

杜三钮不得已,和盘托出,见老人脸上怒气稍缓,暗暗松一口气:“离码头建成还得些日子,我再琢磨些吃食,不怕没有客上门。祖父……”

卫老深深看她一眼,坐回椅子上,仰天长叹,“你们大了,我是管不了了。以后啊,再想做什么事就去做,别来问我。”

“祖父。”卫若愉拽著他的衣袖,“无论嫂子在哪儿建房子收竹笋做酸笋,届时村里人都会可劲的砍笋换钱。不消半个月,山上的笋一定会被砍绝。你老就是不关心大哥和嫂子,也得替山上的竹子考虑考虑啊。”

卫老哼笑一声,“若愉啊若愉,亏你五岁就跟在她身边。你嫂子敢说出这种话,那绝对有了万全之策。向我请教,说得好听。不过是看我年龄大,家里建房没有越过长辈的道理。”

杜三钮尴尬地笑了笑,“真没有。”

“我不是第一天认识你。”卫老心想,我第一天认识你就知道你什么德行,还想在我面前装,“还不老实交代?!”

卫若愉看了看祖父,又看了看他三钮姐,“真的?”

“……我想请祖父出面,山上的东西由村里统一管理,每次砍多少竹笋也由村民共同决定,卖给我换来多少钱,全村按户平均分。”

卫老挑了挑眉,“若愉,听到了没?”不等二孙子开口,“还有呢?”

“暂时还没想到。毕竟码头一时半会儿建不好,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是赶不上了,最早也得明年冬天。但是,房子一定要盖,不然果酒没地方放。”

“行了,这事你不用管,交给若愉。”卫老大手一挥,杜三钮心脏一缩,“若愉明年得参加童试。”

“若愉,耽误你考试吗?”卫老问。

“没事的。”卫若愉连连摇头,“我看过历年来的试题,童试对我来说没什么难度。”

杜三钮听他这么说还是不太放心,晚上见著卫若怀便把他身边的邓乙要过来帮卫若愉跑腿。

在卫若愉上午看书,下午到处找地方的时候,卫若怀和杜三钮的年礼送到京城,卫老也收到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送来的年礼。

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这一天,忙碌半个月卫若怀可算抽出时间陪杜三钮回到村里。

卫老一见大半个月不露头的长孙,不期然又想到他背著自己干的好事,顿时怒上心头,“还知道回来!?”

“我和三钮给你定做的铜锅子好了。”卫若怀答非所问,“春燕,去问问钱娘子厨房里有没有骨头汤?”

“有的,有的。”卫若怀如今不再只是卫家少爷,而是一方父母官,他回来,家里一众奴仆都不约而同地出来迎接他。钱娘子的腿脚不如小年轻利索,等她赶到,前面早没了空位。

钱娘子从人缝里挤出来,接过铜锅子就听到,“用开水烫几遍,然后把少夫人先前吩咐你准备的肉片、鱼、莲藕、山药、生菜等物端客厅里去。”

“还没下锅做呢。”钱娘子忙提醒。

杜三钮抬抬手,三个半大小子钻出来,“钱婶子,夫人都告诉我们了,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咱们去厨房。”

卫若怀接道:“祖父,三钮又研究出的新吃法,您不想尝尝?”

“不想!”卫老瞪他一眼,背著手转身就走。杜发财和丁春花指著两人,看你们干的好事!忙跟上去劝老人家,别跟不懂事的小辈一般见识。

作者有话要说:以后晚上更新,白天更隔壁的《外长的爱情》

第109章咖喱鱼蛋

子孙有出息,卫老高兴还来不及,哪会真生气。卫老气的不过是卫若怀做事冒失,建码头这么大的事居然只考虑一晚上。卫老只要想起来,心里就堵得慌。

事已至此,卫老也只能看在新吃食的份上,暂时原谅大孙子。

其实,卫若怀和杜三钮已用铜锅吃过两次火锅。卫若怀见铜锅子方便干净,便吩咐邓乙再去定制一个。铁匠那时才知道,先前给他图纸的人是县令夫人。前去卫府送锅的时候,连带遗忘在他那儿的图纸也一块还回去。

杜三钮如今有了钱,无需再靠卖前世的东西养自己,说遗忘倒不如说故意把图纸丢在那儿。看到铁匠把图纸送回来,杜三钮亦不会怪他多事:“图纸我用不到,你若喜欢便留著吧。”

“这,这怎么成?”铁匠虽然没搞清那怪模怪样的铜锅用来做什么,但是县令夫人定做一个又做一个,绝对有用。

杜三钮笑道:“不过一张纸而已。”想了想,“这样吧,我告诉你铜锅怎么用,你给迎宾酒肆免费做十个。”

“十个?!”铁匠陡然拔高声音,意识到此地是卫府,他居然大声喧哗,吓得打个哆嗦。

杜三钮看到这一幕不落忍,便喊春燕去拿些青菜,端水,再捡几块炭。随后杜三钮把炭填到铜锅腹中,往锅里添些水,把青菜放进去,“明白了?”

铁匠眼中一亮,喜不自胜,“明白,明白,小民这就回去做铜锅。”放在迎宾酒肆里一宣传,广灵县的富户都会来找他做铜锅。届时甭说免费给迎宾酒肆做十个,就算做二十个铜锅他也有得赚。

段守义这些年对杜家以及杜三钮如何,杜三钮一直记在心里。段守义收到十个铜锅和杜三钮派人送来的用法以及汤料配方,忍不住和杜大妮反复念刀,“可算没白疼那丫头。”

言归正传,围著铜锅涮羊肉的卫老撑得瘫在椅子上,也没力气再同卫若怀生气。

因临近年关,广灵县比平时热闹,鸡毛蒜皮的事也比往常多。由于林瀚携妻儿回家过年去了,卫若怀吃过饭便得回县里,以防出了什么事,当值的衙役找不到主事的人。

丁春花急著抱孙子,杜三钮要在家住几天,也被她赶回去。而这一走,小夫妻到二十九晚上才回来,同时带来半车年货。

年三十上午,卫、杜两家男女老少,主子仆人都换上新衣服,卫若怀和卫若愉哥俩贴春联,杜三钮吩咐小赵子把所有下人都喊去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