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 / 2)

奋斗在晚明 一袖乾坤 2013 字 8个月前

有可能,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产量问题。

“好儿子,真是爹的好儿子啊。修儿啊,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书读的好又会赚钱。”

宁良搓着手掌,对宁修一通称赞。

“今晚咱们爷俩好好喝两杯”

人逢喜事精神爽,宁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感慨道。

“父亲有命敢不从耳”

宁修拱手笑道。

江陵张宅,太岳堂。

张居正一身便袍端坐在书案前翻看着从京师飞骑送来的奏疏副本。

虽然他三月中旬便离京返回江陵老宅葬父,但朝中之事无论巨细他都要过问。

天子隆恩,命六科给事中将奏疏誊抄一份送到元辅先生老家,如何票拟决断全凭张居正一人之意。

“懋修,你觉得陛下增金花银二十万两入内库是为何意”

张居正蹙着眉头放下奏疏,沉声问道。

“回禀父亲大人,孩儿以为陛下此意是为养廉。”

回话的是张居正的三子张懋修,也是六个儿子中张居正最喜爱的。张懋修是嘉靖三十四年生人,今年二十三岁,明年就要准备参加乡试。

张懋修自幼积学好古,清约寒素,没有一丝一毫的纨绔子弟气息。加之其性温良,又极孝顺,张居正对其疼爱便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张居正一直把三子当做接班人培养。

s:明代一锭三两银子大概是现在的120g,算是小元宝吧。另外明代的银价真的变化蛮大的,基本从万历开始白银大量涌入,变得不值钱了。

第七章天赐良机

他在朝中推行改革,树立了无数仇家。光看去年的夺情风波就知道了,那些人平日里隐藏在暗处,一有机会就会跳出来狠狠咬他一口。他在世还压得住,若是他百年之后,他的子女如何招架的了

要想让张家的富贵一直延续下去,就得让儿子们投身官场,做到宰辅高位。

唯有手中攥有权柄,才能真正心安。

“此话怎讲养廉和增金花银入内库有何关系”

“父亲大人,我朝士大夫俸禄极低,若是只吃俸禄难免过的拮据。陛下将金花银入内库看似是为了自己,实则是为了赏赐大臣。一百二十万两库银,多少可以缓解一些官员的压力,至少京官这一块不必再火中取栗了。”

张懋修恭敬作答道。

张居正摇了摇头道:“若仅仅是这么简单就好了。京官有地方官的敬奉,地方官有火耗。他们有的是办法捞钱,所捞银钱数万数十万两,又怎会把区区内库赏赐放在心上。陛下的心是好的,但只怕收效甚微。”

沉默了良久,张居正嘴角微微上扬道:“不说这些烦心事了,这宁家饼子你吃过后觉得如何”

张懋修恭谨答道:“父亲大人可是说的那宁家手抓饼”

张居正轻点了点头。

张懋修接道:“这手抓饼味道醇香,外酥里嫩,油而不腻,是孩儿这些年来吃过味道最好的饼子了。”

张居正欣然赞同道:“不错,为父也觉得这手抓饼的味道十分特别,你大父去世,为父操持丧礼已是身心俱疲这些日子一直没有什么胃口。唯独这手抓饼让为父起了兴致,一连吃了三张。”

“恭喜父亲大人。”

大明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

张懋修既为人子,父亲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父亲茶饭不思,他也就抑郁不已。父亲喜笑颜开,他便能跟着心情悦然。

“恩,为父命人去打听了一番,你可知这家宁家食铺是做什么的他们之前是蒸馒头的。”

“啊”

张懋修讶然失声。

“蒸馒头的能做出这么美味的饼子”

张居正不疾不徐的说道:“这宁家食铺是一对夫妻经营,之前一直不温不火,直到这手抓饼推出,可谓一夜扬名。为父觉得不太可能是这对夫妻做出的这手抓饼。”

张居正活了大半辈子,识人断人的本事已登峰造极。在他看来,宁氏夫妇绝不可能做出如此美味的手抓饼,若是能做出他们早就做了,何必等到清贫拮据难以为继时再出手

“张敬回禀时说,这宁家掌柜有一子名宁修,颇有才气。为父觉得手抓饼可能是此人所作。”

“宁修听颂之兄提起过,似乎是江陵县学一生员。”

“就是此子。”

以张居正的地位,在江陵就是土皇帝。江陵乃至荆州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他的视线范围。

“你去把这宁修唤来,为父想与他会上一会。”

张居正捋着颌下长髯,淡淡笑道。

宁修正自在屋中读书,老爹宁良便夺门而入,大口喘气道:“修儿,快,快随爹到前店来。”

“发生什么了,爹您慢些说。”

宁修放下书本,和声道。

宁良却是一把抓住宁修胳膊把他拽了起来。

“来不及慢慢说了,张家三少爷已经到了店外了。”

“张阁老家的三公子”

宁修也是一脸惊诧。

“不是他还能是谁。这张三公子可是阁老最看重的儿子,一直侍奉在左右。他点了名要见你,你快随爹来吧。”

宁修心中暗爽不已,看来这手抓饼的作用已经渐渐显现了出来。

只要能够和张家搭上话,以后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儿子这便随爹去。”

宁修随着老爹来到前店,见一个身着月白色苏绸直裰的俊秀男子正自踱着步。侍候在他身边的是几名张家的仆从。

这人应该就是张懋修了吧

作为一名晚明史研究爱好者,宁修对于张居正的了解可谓透彻。

张居正育有六子。长子敬修,次子嗣修,三子懋修,四子简修,五子允修,六子静修。另有几个女儿,只不过记载不详。

这六个儿子中长子万历八年中进士,次子是万历五年的榜眼,三子是万历八年的状元,四子在锦衣卫衙门任职,五子荫尚宝司司丞,至于六子,因为年幼没来得及安排张居正就病逝了。

张居正凭借自身权势给儿子们铺就了如此通畅之路,真是让人感慨羡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