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8(1 / 2)

地仙正道 新叶道君 2231 字 8个月前

小庙,在阳世不过是某条道路旁边一个小小神龛,方圆不过几尺,名为道神,实则不过是区区一灵鬼而已。”

“这灵鬼寄居在道旁神龛之中,过路行人偶尔供奉几杯水酒,一点鲜果,间或点燃些许纸钱,祈求一路平安。”

“长年累月,倒也有些神异,不过也只是在道路上,给点便利罢了。”

“这样连神职都没有的灵鬼,只因为偶尔的祭祀,就能在阴世之中,成就一间小庙。人心之力,当真是不可思议;香火之道,倒也颇有可取之处。”

雪落似懂非懂地点头。

由于这里不再是广阔的无人区,法舟的速度也降下来了,遇到一些神明道场还需要绕行。

神灵道场同样包括上方领空,直冲过去很容易被视为挑衅。

到了这里,周迅也升起了公府的旗帜,凛然神光附在舟身。

这样可以有效地震慑不轨之徒,省去好些麻烦。

见到雪落疑惑的目光,周迅解释道。

“阴世之中,多有各种鬼王,啸聚一方。只有挂上公府的旗帜,它们才不敢冒犯。”

“当然,敢冒犯的都被光誉公派兵讨伐了,这一路已经没多少宵小。”

古月在旁听者,出口问道。

“为什么会有鬼王不,我的意思是,它们的来历。”

“阴世广大,很多东西根本没有管束,荒凉,没有出产,连鬼神都不乐意将道场安在那些地方。你们之前也是瞧见了的,那些地方连灯火都少见,只有混的不如意的鬼众才会在那里定居。”

“偶尔也有自各地阴司之中逃逸的鬼修,或者背着通缉,犯下了什么大罪,又或者是某些人间大气数者死后有灵原因很多的。”

“渐渐的,这些生活地不如意的鬼众,加上野心之辈,聚集在一起,随便占据一处,就自称鬼王,欺凌新鬼、打劫过路鬼,劫掠鬼城周边的村寨,做着这些无本买卖为生。”

“有的厉害些的鬼王,还会专门盯着阳世的一些低等的地祗,攻打他们的道场,神职篡夺他们的神职。当然这些地祗都是些野神村神,靠着生前有些功绩死后得享神职,通常背后没有什么大势力。”

“这些篡夺了神职的鬼王过上一段时间甚至有机会成为正神,都是有希望的。不少阴世诸侯都是这类出身。”

“更上一层的,不屑于神职的,有走仙道的鬼仙,也有修习邪术的外道,都是能跟上位冥神争锋的狠角色,这类鬼王,才能真正当的起王号。”

“万里之外就有一位据说修行了上万年的鬼仙,麾下聚集了十几万鬼修,还有自己的一处鬼城,实力难以忖度。传闻她上次出手时,直接覆灭了阴世之中的楼兰鬼国,阳世楼兰也因此提前百年亡国。”

“不过,她正在筹备渡劫之事,无论成功与否,都没精力再插手阴世事务了。”

“好了,我们快到了。”

前方出现了一座宏伟的大城,通体晶莹剔透,水晶砌墙,琉璃做瓦。

城中到处充满光明,城外也有花鸟虫鱼,各种奇异景色。

“这鬼城附近二十里,都是好地,带有阳和之气,能种植作物,也能居住,普通鬼魂一直住在这里,能延长阴寿十载。”

“当然,新建的鬼城只有方圆二十里佳地,城内才能算得上福地。要是经营几百年的鬼城,这个范围还要再扩大几倍。”

周迅在城外很远就下降法舟,带着两人在这里步行,也是顺带着游览一二。

阴世环境恶劣,到处都是恶地恶水,天然生成的吉地难寻。

只有这种鬼城附近才能有着成片的村落民居,间杂着许多地祗的神殿,毕竟在这里可以得到庇护,可比外面安全许多。

路边的草木植物,都与人间不同,在这里即便是看似杂草的草本,都是阳世难寻的灵药几乎能在阴世之中生长的,都不是普通的东西。

见到一样东西,周迅都会随口道出它的名称,用处以及价值,偶尔也会采集一些留作纪念多了不能动,这些东西大多是有主,被鬼看得死死地。

“这鬼城叫做念葵,光誉公亲自命名,是公府建立的最大一座城。眼下这里已经有十万入住的鬼众了,都有登记在册。咱们进去以后,我会带你们,先去府中办下临时户籍,为期一旬。”

“到时候可别乱跑,知道不知道”

周迅食指点着雪落光洁的额头,在上面点出个红印。

“这里可不比阳世,真出事了会很麻烦的”

雪落“哎呦”一声,无辜的捂住额头,双眼扑闪扑闪的。

古月双手合十,默诵着什么。

行到一处大道上,周迅等了会儿,就有一架纸马车停下。

这马车通体都是由纸糊成,骨架是芦苇,一看就是阳世人祭祀烧掉的纸马车。

驾车人穿着灰衣,带着斗笠,一言不发。

周迅领着两人进了车厢,递给驾车车手几枚冥币。

“去城里,三位。”

收到报酬之后,马车自行行动起来,纸马如同阳世的活马一般无二地奔走,在道路上还喘着气,马蹄声也是这般。

“这些纸马好奇特啊怎么就能跑起来”

“事实上,纸马是假的,真正让马车行驶的,还是驾车人的鬼力。人有人力,鬼有鬼力,鬼力就是鬼的体力,别看他们这么轻松,其实也只是看起来这样。赶车也是辛苦事啊”

驾车人一言不发,保持着神秘的气质,直到将三人拉倒城门处。

随后,放下三人,又自顾自地去往下一处。

第七十八章谈婚论嫁三章合并

“不会的。我不通针线,女红从来都是苦手。”

“这件嫁衣怎么会是我做的”

院落中,紫色的花朵开满一树,树下草地上,落英缤纷,紫色的色彩充满一院。

少女跪坐在绒毯上,身前铺着一身粉红色的嫁衣。

这时候,她有些失神地抓着嫁衣上垂下的一条长长的络子,不住地摇头。

对面的绣娘抿口笑着。

“公主,我虽然不是剑客,可也听说过,能拿稳剑的巧手,捏针线也是一个道理呢”

“听闻故王太后女红五国第一,一手绣成半幅锦绣山河恢宏大气象,可谓是我绣家祖师,至今也为人称道。”

“您瞧瞧这针脚,这里还有这里,可不都是失传的针法,姜国王后独创七十六种针法,到而今也只有我绣家传人才能辨识一二来,请您补上最后几针,完成这件嫁衣,它一直在等你,它是有灵的。”

绣娘抓着少女的手,塞给她针线,这位绣娘也是在阴世之中待了许久的大匠,带久了徒弟,自然有了经验。

浑浑噩噩不知在想什么的琉璃,抓着针线,在绣娘的引导下,很快就上手了。

不知道为什么,一开始就有种熟悉的感觉

就像是昨天刚刚对着灯练过多次一样,行云流水般,双手上下翻动,从未摸过女红绣品的她,居然这么熟练

对面绣娘专注地看着,披着长发的少女也是聚精会神地,下针,刺,挑,翻,一下又一下,举止之间说不出的好看。

少女眉眼间再无愁闷,说不出的宁静、从容,面对绣品时恍若君王那是真正的刺绣大家身上才有的。

不知过了多久,沉浸在其中的少女绣好最后一条凤凰,咬断丝线,轻舒一口气。

“好了,这次母后一定会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