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2 / 2)

地仙正道 新叶道君 2290 字 8个月前

宁氏温柔地看着丈夫,小意地逢迎着他,给他顺顺气,眉目间都是满满的情谊。

当年为了她,一怒拒龙女;成婚已十载,房中无二色。

不能高中三甲,名列翰林,做个江南名士又何尝不逍遥自在

宁氏觉得现在的日子就挺好,丈夫文名满州府,也不担心被那些县里的豪强欺上门,家宅安宁;生活还算富足,吃穿不愁;丈夫素来持正,不结交匪类,也不流连烟花柳巷。

这样的日子,已经是一等一的幸福了,谁有她嫁得好这才是真正的良人。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当年我因为有点名声,一手诗文被龙王看中,下了帖子给我,回来就是名声大噪。

一年后那龙王事败失了神职,我也因此受拖累,屡试不第。但是,这名声到底还是传出去了。

这些年我寄情山水花鸟鱼虫,用心专一,诗文、学术反倒更上一层楼,这个江南名士嘛,现在才算是名副其实。”

“有这层名望在,夫君就是白身,也照样能出入府衙、面见知府。”

宁氏剥开一只橘子,将果肉一瓣瓣喂给他吃,周桂张口就咬住了她细嫩的手指,宁氏嗔怪地踌躇手指,把橘子丢给他。

嘿嘿嬉笑了两声吗,周桂接住橘子,自己吃。

“那是他们知道我没有机会上进了,这才捧着我来着,真的要论诗文歌赋,我未必真的能次次压下所有人。别看我每次诗会、文会都能扬名,那是那些人有意藏拙呢”

“怎么说这里头有什么讲究不成”

宁氏好奇地问,一转头,玉簪环佩叮咛作响,很是悦耳。

周桂一把拉过自己妻子,抱在怀里说话。

“自古以来,你可曾见过几个名士当真中过三甲最高的也不过就是举人罢了。这里头,阴私多着呢听我给你一一道来。”

“首先,少年成名的,比如说我,会不会遭人妒忌这就是第一条。越是少年成名,越是遭人妒忌,虽然台面上不能说出来,但是他们可以做出来。

还有一条,就是诗文之名,与科举之题大为不同。诗文所占不过区区一道题,哪里能和各种经典相比。因此,有文名、诗名未必中举,更不用说进士及第了。

最后,就是官场潜规则了历来进士,从不录用文名太盛的,尤其是所谓的名士。你看看,那些个进士,真的没有好文章吗不是,但是他们不能有这个名,要韬光养晦,太过出头的都过不了那一关。”

“可是,前朝不是有位宰相,致仕以后著书立传,名满天下的,好像叫朱熹朱子就是了。”

宁氏还是觉得丈夫的说法有些牵强附会,也不是没有进士出身的知府后来成为一代名士的。

“夫人,你还是没明白,他们成为名士,都是在科举已经及第之后的事情,甚至是仕途走到顶了、仕途不顺的时候,才会有名士称呼。

年少成名的名士,就不行啦你看看哪个年少成名的仕途顺利的就算真的得了圣上青眼有加,点了翰林,那也得在翰林院慢慢蹉跎个十几年,才能外放出来。这些啊,都是潜在的规矩,不是内行人不能明白。你

自己好好想想,就知道这一条无有不应但凡少年成名,必定仕途不顺,除非实在是合了圣上眼缘的,那种是特进,又是另一种情景,不如此列。”

宁氏当真地好好思索了一会儿,笑道。

“真不知你哪儿来的歪理,偏偏妾身找不出能驳倒你的例子,真不愧是舌战群儒的江南名士呢”

“宁芙你这是讨打多大的人了,还和小孩子一样顽皮。”

周桂无奈地从自己发冠上取下一块切糕,看了看,直接咬下去,加了蜂蜜的,还不错。

“迅儿还是想着去修道,你有劝过他吗”

“怎么没劝可是有用吗”

宁氏也是很无奈的,自家孩子是个独苗,偏偏一心想着上山求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不小心就会断了香火。

“我跟他讲过,家里没那么多钱,买个名额给他。其实武道也不错,至少可以强身健体,到了高深处也不弱于那些修道人的神通。

当然,关键还是武道不看资质,谁都能练,虽然也花钱,可我供养他几年没什么问题。”

“吐气成剑、罡气外显、铜头铁骨、刚柔如意、虎豹雷音哪个不比那些花架子强百倍修道有什么好的还不如练武呢起码能防身不是那些年被武者打死的道人还少吗”

周桂虽然不练武,到底交游广阔,这些事情也听闻得不少,武道高手搬运气血,也有种种不可思议的能为,不输给道门真传,一样能分山煮海,显现大能。

“武道高深了,再转入道门,一日千里,就是玉清道不也有先修武再入道的嘛这小子怎么就是不开窍呢”

明朝科举制度参考

明代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院只是为科举培养人才的方法之一。

到了明代,进学院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

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员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京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院,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

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

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

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

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

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

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