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暴君外室以后 第108节(1 / 2)

宋瑶忙不迭点头,“反正我就是和你一样,知道殿下去南诏可谓是艰险重重。所以才想着要劝一劝她。你说咱们能帮着规避,我也不怕你笑话。我只知道殿下会受伤,会被南诏当地驻军里的叛徒出卖,但是更多的我是真的不知道了……”

她哪里会想到自己会有穿进这本书的一天,好多情节都跳着看了,而且她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赵颐宁这女主身上,对楚承昭这后半部分才出场的男主就更没什么心思多加关注了。

赵颐宁想了想,突然道:“其实你给出的信息已经很有用了。我这里还知道一些,南诏当地毒瘴重重,当地人也擅长使毒。殿下上辈子就是中过毒,才会被小人暗算。”

两人把知道的信息一互换,已经列出了楚承昭去南诏后会面对的一系列风险。

或许是赵颐宁的态度太过镇定,宋瑶也被她的情绪感染,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她们已经知道了楚承昭会中毒,会被驻军叛徒出卖,还有在最后的战役里被人放冷箭……这么一想,前路的凶险之处已经被知道了三项,好像就如同赵颐宁说的一般,其实南诏之行也不是那么凶险了。

最后赵颐宁又安抚了她的情绪,就在宋瑶快要放下心来的时候,赵颐宁道:“我会和殿下一起去。”

这下子宋瑶是真的坐不住了。

这是怎么个情况???

她本是想着让赵颐宁帮她劝一劝楚承昭的,但是怎么也没想到,赵颐宁非但不劝,反而要跟着一起去?!

这不是比她预想的还多搭进去一个?!

“阿月莫要胡闹。”宋瑶一下子就攥住了她的手,“你比我更知道那处的凶险,怎么还要亲自以身涉险?而且你还有未完成的心愿不是吗?”

赵颐宁一直以来的心愿,当然就是和曾氏、赵安宁复仇。

她和嘉平县主下了好大的一盘棋,现下和赵安宁面容相似的陈香草已经和陈家人离了心,完全站到了赵颐宁这边。赵安宁那边也很顺利,她身上被赵颐宁下了毒,一直像在出风疹一般,被挪到了京郊的庄子上修养了好长一段时间,眼看着曾氏对她的关心越来越少,她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

前不久,陈家人又被利益迷了眼,想把陈香草嫁给一个大山里的将死之人冲喜。

陈香草已经被他们这样‘卖’过一回,加上如今她的性情和眼界也不同了,自然是不肯的。

在赵颐宁的计划里,她就是在等这样一个时机。

她让陈香草假意答应了下来。等到她出嫁的时候,嘉平县主就会把赵安宁从庄子上弄出来,让她代替陈香草嫁过去,然后让陈香草去庄子上代替赵安宁‘养病’。再过一段时间,赵颐宁就能使法子让她‘病故’。最后就把陈香草接出来,给她一笔银钱,送她去过她想要的生活。

对付完赵安宁当然也不算完,赵颐宁还要对付曾氏。

曾氏是个老奸巨猾,胸有成算的,又是正经的候夫人,可不像对付赵安宁这般简单。

若是赵颐宁现在走了,她的复仇计划搁置了不说,若是不幸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那真的是枉费了重生一遭,再无复仇机会。

这些事情,宋瑶想得到,赵颐宁当然也想到了。

她对宋瑶笑了笑,道:“一直以来,我都在想上天让我重活一遭是为了什么。一开始,我以为是老天见我那般凄惨不忍心,让我回来向恶人复仇。可这辈子我遇到了你,还学会了医术,能治病救人。我想上天的意思不会那般浅薄……大概,它是想我回来感受一下这人世间的温暖和爱。”

赵颐宁一开始学习医术,只是把它当成自己上位的手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悬壶阁待了一段时间,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的心境变了。

人活着,从来不该只是为了仇恨。

她有了其他想做的事。

“我想救更多的人。”她说。

第133章

最终宋瑶还是没能拦下楚承昭和赵颐宁中的任意一人。

赵颐宁已经知道可能要面对的危险了却还是想去南诏当军医治病救人,她劝不动,就再去劝楚承昭。

她和赵颐宁统一了口径,没说是她们能知道‘未来’的事情,只说她做了个预知梦,梦到楚承昭去了南诏之后先是中毒,后是驻军里出了叛徒,然后再最后的战役里被人放了冷箭……

楚承昭刚开始以为她是太过担忧才做了奇怪的梦,但是越听他发现不对劲了。

首先宋瑶不是个信口开河的人,就算是担心他,没必要编这种光怪陆离的谎话。其次,宋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南诏又是个消息闭塞的排外的地方,即便是他,也是从他父亲的手记里了解了一些当地的风土民情。宋瑶如何能知道这些?还能说出个章程来,就好像真的见到过似的。

宋瑶还给了他一个名字,说是驻军的叛徒。

楚承昭让人一查,当地驻军还真有这么号人物,虽然在京城这种地方来说那人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校尉。但在当地也算颇有名望,屡有建树,驻军上下都看他几分薄面。

这人是不是真的叛徒,楚承昭远在京城还真的是不好查了,也怕动作大了打草惊蛇,便只能先搁置了。

但不论这个人是否忠诚,宋瑶能说出这么一个人,已经让他很是惊讶了。

惊讶之后,楚承昭就更是笃定要去南诏平乱了。

和赵颐宁想的一样,他此行本来只要五六分把握,但得了宋瑶那个‘预知梦’,胜算就陡然上升到了七八分。

他怎么可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

宋瑶无奈地想,怪不得原书剧情里这两人能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这想法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他们一人心怀家国天下,想着建功立业,天下太平。一人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都是志存高远之辈。

相比之下,宋瑶对他们人身安全的担忧,就显得有些自私了。

不过后来她也想过了,人各有志,她不应该以自己的意志去强迫旁人,即使那个人是她的枕边人和姐妹也不行。何况她嘴巴都说干了,他们也都不曾改变心意,她也就只能歇了心思,开始为他们准备行装。

首先衣物鞋袜肯定是要管够的,精致容易坏的衣物就不带了,宋瑶给他们准备的都是舒适耐脏耐磨的那种。然后就是鞋袜也得多带,他们在外行走,肯定最费的还是鞋。宋瑶就发动了府里的丫鬟都跟着做,一人给他们做了几十双鞋。

宋瑶自己也没有闲着,也参与到做衣裳的阵容里来。当然她做的和大家还是不同的,她做的是贴身的衣物。

宋瑶到现在还没习惯别人给她缝里衣亵裤,还有月经带什么的。

刚开始是她不会做针线,就由周嬷嬷给做,后头学会了一些针黹功夫,就全都自己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