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第 76 章(1 / 2)

卫莱:“知道你忙。”随即吩咐宫人煮点面。

刘彻晚饭用的早,正巧这会儿也有点饿了,又吩咐宫人加个蛋,“你吃不吃?”

“我就不吃了。”卫莱随他到饭厅,“我想带婉婉去上林苑住几天,整天呆在这里,她都快把门槛磨平了。”

小卫婉自打能自个翻过门槛,就不让宫人抱。每次出去就往门槛上一趴,然后翘起小短腿越过去,跟翻越高墙似的。

刘彻为此数落过卫莱一次,后来发现这是他女儿的乐趣,反倒只剩下无奈。

听闻这话,刘彻不由地朝门槛看一眼,锃亮锃亮,跟奴婢用油擦过的一样,想来卫婉今天没少翻“墙”。

“过几天朕同你一起去,正好吩咐上林苑的匠人做棉衣棉被和棉鞋。”

以前没条件,秋天出击匈奴,到了冬天就得撤回来,否则将士撑不住。如今有了棉花,没有这点顾虑,大军回来也不用急着赶路,累得人仰马翻的。

卫莱不知道刘彻的打算,倒是乐意看到他对将士们好一些,“晚几天也行。你还得忙几天?”

“四天差不多了。”

翌日上午,早朝结束,刘彻留下韩安国,没有说他认为应当在荒芜且不适合种粮食作物的地方种树,搬出了玄乎的“卫先生”。韩安国果然相当慎重。毕竟那可是做出了酒、白纸、豆油,又种出了棉花、红薯和玉米的神人啊。

虽说刘彻反复强调“卫先生”不是神,在群臣和百姓心中他就是神。

两天后,韩安国领兵出发。一个月后收拾荒草,解下马鞍耕田,种下玉米,韩安国令一部分士兵到山里挖耐旱的树木,一部分士兵到村子里购买,随之大部分前往荒漠种地。

士兵起初不大乐意,韩安国推出“卫先生”,士兵立马改口,大赞卫先生英明,每天气势高昂的去种地。

匈奴的探子以为汉朝将士故意放松,引他们上钩,以至于士兵耕田和种树的这些时日,匈奴人愣是没敢靠近。

十万人忙一个春天,那是相当可观,待玉米长高,树发新芽,远远眺望,仿佛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匈奴乃游牧民族,骑着马在树林里行走不便,韩安国当真误以为这片林子除了防风沙,还有防匈奴的功效。

边关百姓也是这么认为的,有些胆子大的还问找他们买树苗的士兵,明年还种不种。

士兵觉得有可能继续种,毕竟整个北方乃至西北都有匈奴的踪迹,要把他们隔开,肯定得种好些年。机灵的百姓立即忙着育树苗,好卖给朝廷。

树苗成活之时,玉米也抽穗了。

韩安国瞧着玉米成活,就挑一些懂农事的士兵,盯着玉米别生病,剩下的士兵跟着他修缮城池和后续士兵住的房屋。

五月五,小公主得随她父皇去东宫陪她祖母,于是五月初四上午,卫莱就吩咐奴婢收拾行李。

卫婉真的很喜欢天大地大的上林苑,上林苑玩烦了,还可以去隔壁军校逛逛,一听要回去,抱住她娘的腿“荡秋千”。

卫莱气笑了,“你耍赖以后别想出来。”

“不要!”小孩大声喊。

卫莱问:“想不想你父皇?”

十万大军出发后,刘彻就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好好歇一歇,就回宫继续忙碌。后来每休沐日都过来,有时候第二天走,有时候在这边过几天,这三个月没间断过,小孩自然不想她父皇。

卫婉明白她娘的意思,她如果说不想,她娘说想,她俩还得回去,“叫父皇来嘛。”

“也不想舅舅?”

母女俩听到熟悉的声音,同时朝外看去。

卫青拉着霍去病进来,小小的少年脸上写满了不乐意。

“这是怎么了?”卫莱问。

小卫婉飞奔过去,“舅舅,哥哥!”

“妹妹。”小霍去病挤出一丝笑,跟哭似的。

小孩仰头看着他,“哥哥病啦?”

“哥哥没病,今天歇息,我让他回来,他贪玩,不乐意。”卫青松开霍去病。

霍去病大声说:“我不是不乐意,我跟朋友约好了,明天去西市。”

“你不知道明天过节?”卫莱问。

霍去病不假思索地说:“就是过节才好玩啊。”

卫莱被堵住了,“仲卿,让他去便是。明天下午再接他回去也一样。”

“母亲病了。”卫青道。

卫莱心中一突,试探性问:“你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