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1 / 2)

听殿外守夜的小太监们说,太子妃过来,等了几个时辰,最后放下食盒走了。

景深打开食盒,里面的长寿面已经凉透了,可他还是认出来那是锦梨的手艺,面条粗细不均匀,而且长寿面一段一段的。

景深失笑,谁家的长寿面是一段一段的,不过他还是大口大口将面吃完。

皇帝是在六月底走的。

停灵半月做完所有法事,景深亲自护送棺冢去皇陵,并守灵一个月。回到京城后,又要准备登基大典,又要处理繁杂的朝事。

零零总总几个月下来,直到除夕前后才有了喘息的时间。

景深连忙回到太子府见锦梨,这一年多来二人聚少离多,往往见面也是匆匆几句话。

“阿梨,元宵节后两天是登基大典,到时你与我一同登龙梯。”景深紧紧抱着锦梨,在她耳边低声絮叨。

锦梨摸了摸景深的俊脸,“你变瘦了,是不是宫里的饭菜不好吃?”

“嗯。”景深笑道:“不如阿梨做的长寿面好吃。”

锦梨:“……哦。”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她转移话题,“生辰礼的惊喜没有送出去,难道你不想知道吗?”

“什么?”景深十分配合。

锦梨轻咳一声坐正,“我名下的几个铺子组建了一支商队,负责在江南和西域之间运送商品售卖,到现在约有三年多四年的时间,你猜猜看赚了多少?”

景深小心翼翼猜测:“一百万两?”他不能往少了猜。

锦梨摇头。

景深:“那是黄金?”

锦梨:“……还真没有,不是指银子,你猜猜别的。”

“别的?”景深想不到,干脆认输。

“是西域三族。”锦梨微笑道。

“西域三族怎么了?”景深没有理解这话里的意思。

“我赚了西域三族,也就是说西域三族归降并愿意加入大楚国,而且如今已经有不少西域人被大楚的繁华吸引去江南定居。”

靠真正的实力让人臣服。

大楚的农业、商业和军事发达,锦梨名下的商队在西域境内时,不止有买卖生意的任务,还有传播文化的任务。

商队在两地游走交流,人口也产生了流动,去过江南的西域人就不愿再回去,大楚对他们而言就是天堂。

西域三族的首领们见自家人口渐渐流失,终于坐不住了,某天将商队扣下,但是扣下后才发现,没了商队就没了现在谁都离不开的香皂,也没了食盐,更没了粮食,不得已又将人放回去。

这时商队领队适时出来,告诉他们大楚什么都有,加入大楚成为大楚的百姓,就能过上大楚百姓富足的日子。

西域三族很是动心,不过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加入大楚不如占领大楚,然而自打锦梨的阵法图册和兵书图册在将领中普及后,西域边防军根本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

纠结了差不多一年时间,三族才决定,找个机会来大楚商量一下。

然后就一直等到了现在。

与此同时,锦梨名下还聚集了一批能工巧匠,靠着奇思妙想做出了许多能提高效率的工具。

譬如各中农具,还有更加轻便易上手的纺车,甚至还有灌溉的风车,率先在锦梨名下的庄子上试验,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之后像这样的工具就开始在铺子里售卖,有了锦梨的庄子打底,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这中工具更加轻便,而且更加节省人力还提高了效率,农具渐渐在大楚各地普及。

景深听完,忽而想起上一年和这一年的户部折子提过,似乎各地的粮仓都丰裕不少,原来竟是他的太子妃的功劳.

想到这里,他对登基那天要做的事情更加有了信心。

“所以,你没有去皇宫看我,就是在忙这些事?”景深有些委屈。

锦梨理直气壮,“我去了又看不到你,还不如自己找些事情做!”

景深又开始自责,“是我不好。”

关于西域三族想要求和加入大楚的事情,第二□□上,景深就提了出来,还特意提到,这其中太子妃名下的商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止这个,还有各式新型农具,还有在江南织纺中的纺车,甚至还有江南新开的女子书院,景深一口气说完,满意地看着下面官员震惊的表情。

羡慕吧!

我的!

关于这些,苏行远可能要比太子更先知道,这么大的动静,哪里能瞒得过苏氏。

而且不止苏氏,就连谢氏也因为锦梨的大嫂极力‘怂恿’掺和了一脚。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认真算起来,掺和了一脚的可不止这几个家族。锦梨在宴会上结识了不少贵女,挑选了可以联合的力量,在各世家的地盘上都开了女子学院,传授新思想新技能。

接下来的事情不需要锦梨多加干涉,自然而然就进行下去。

要知道,女子一旦有了理想,有了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嫁人生子什么的都要靠边站。

就在景深在朝上大肆夸赞推崇女子学院的第二天,京中早就心思蠢蠢欲动的贵女们,纷纷离京回了本家,她们带着女子要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精神,仿佛一颗颗夜空中闪耀的星星,虽微弱,但谁说星辰不可逼月?!

第38章丞相嫡女: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