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合一(1 / 2)

白玉堂略微侧首,凝视苏园的目光更郑重些。

“你在开封府当差,想这些作甚?”

苏园指向金德才:“他还在户部当差呢,不光想了,还做了,我想想也没什么。”

本来瘫软在地上正丧气和惶惶不安的金德才,在听到苏园的话后,发懵了一下,仰头望向苏园。

他犯案被抓现行,颇感惶恐、狼狈和丢脸。但听了苏园的话后,让他觉得自己的罪行虽然可恶可耻,但却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是个人难免会像他这样贪心,便看抓他的这位女官差,不也一样眼馋这些金砖?

白玉堂见金德才仰望苏园的眼神,莫名有种寻找到志同道合朋友的感觉,一脚就把人重新踹趴回地上,命衙役们将人绑好。

苏园分析道:“问题最大的便是这一万两黄金太重,钱监检查十分严格,想从钱监内搬座金山出去便跟登天一样难,所以这运金出去的方法一定要掩人耳目。”

“是是是。”金德才忙附和,他当初也是考虑这问题的时候,犯难了很久。

可是一万两黄金,谁不爱?金灿灿的,闪亮亮的,叫人瞧着便欢喜,开心得合不拢嘴。

“其实你这运金主意也算不错,足够掩人耳目,但就是过于麻烦。

先要把贪墨下来的黄金重熔,注入砖块,不仅需要花费时间和工夫,还要需要借助不少工具。铸钱东所里自然是有充足的工具可以助你重熔金块,但就是人多眼杂,容易被人发现。

所以你就故意把闹鬼的传闻搞大,甚至假扮鬼影吓了几名工匠,令众工匠都因为恐惧怕鬼而不敢在夜里做工。这样你就便于在夜里借用铸钱东所里的工具,悄悄重熔金子藏入砖内。”

金德才应承点头,苏园的推测都十分准确,他的确就是这么做的。

因为人力有限,只有他和王水生两个人,他们悄悄忙活了小半年,才总算把金砖掩藏成功。然后又借着炉台砖泥松动为借口,将这些砖砌进了炉台内侧。

那么多金子藏在那里,金德才其实并不放心,生怕被人发现。所以他就一直维持闹鬼的传闻,令工匠们都对那座铜水炉避而远之。

“既是同伙,你为何还要杀王水生?”苏园问。

“谁会嫌钱多?而且知情人多一个,危险就多一重。”

提起王水生,作为杀人凶手的金德才,竟还有几分生气。

俩人矛盾的起因,恰恰是钱监之前闹的那出谷道藏银案。

见钱监有人靠着谷道成功运银子出去了,王水生便安稳不住,整日跟金德才念叨,既然人家能用这种法子将银子运出去,他们为何不可以。

王水生因是管事,不参与铸钱,便不会像那些工人那样被查谷道。

他就唠叨着想让金德才把金砖重熔变小点,让他先带几块出去,他受够了在穷阎漏屋里拥挤吵闹的日子。

“他求我哪怕容他先拿了一指头的金子出去也行。可事情哪儿有那么简单?就瞧他那副小家子气的样子,一旦他带了金子出去,招摇过市,闹了纰漏出来,这余下整座金山我就别想再运出去了。”

那时候户部上下还不知钱监丢过金子,没人往金子的事儿上想。金德才怕王水生的闹腾会坏了他的好事,心烦焦躁之下便对他生了杀心。

“当年因我同情他二弟失足落井,才将他提拔为管事。自那之后,他十分感恩于我,整日对我点头哈腰,任凭我吩咐。正好户部进了这二十万两金子让人动心,我这才愿意选他做同伙,一起干了这事。

可万万没想到,他竟是个沉不住气的。都怪他见钱眼开,不顾大局,那就不能怪我下狠手了。”

金德才虽十分爱财贪心,但他深知在钱监谋财要求一个‘稳’字,才有命把这笔钱花出去。他当初之所以只选王水生一人帮自己,而没有再添人手,就是为了小心谨谨慎,不出纰漏。

他最容不得别人乱了他的脚步。

在灭口王水生的事儿上,金德才好一顿思虑,随即就想到了借机加强闹鬼传闻的好办法。

“我本来是想等着再过些日子,等到了铸钱东所每三年一次的查修炉子之际,将炉台的砖名正言顺的换出去,但这需要再等半年时间。

若让王水生如他二弟那般坠炉而亡,势必会引起恐慌,所有人都会认定了这炉子闹鬼。等工匠们都不肯用这炉子做工的时候,我便可以名正言顺拆了这炉子重建。”

金德才为了不暴露自己的嫌疑,半点不曾表现出自己有拆炉子的意思,只表现出他对急于完成户部铸钱任务的急切。甚至还特意上门八贤王府,请忘川道长帮忙作法。

他本是想着等酝酿到了时候,自然会有别人向他提议拆炉子,到那时候他再不得不做出决定,同意拆炉即可。却万万没有想到,包拯提出了查户部钱监的账目,竟直接查出了钱监有一万两黄金的丢失。

金德才不敢造次,便老实做了缩头乌龟,假装配合调查。他甚至庆幸自己及早灭口了王水生,知情者便只剩下他一人了。且不说金砖很难被发现,即便被发现了,只要他不认,便没有证据能关联到他身上。

开封府在钱监彻查期间,金德才一直暗中观察开封府衙差们的行动,只要有苗头让他察觉到开封府的人已经探知金砖的所在,他一定会缩脖子不冒头,纵然是查到他头上他也打定主意咬死不认。

因为他自己就是当官的人,非常清楚衙门查案的章程,尤其是针对像他这样的官员,不可能无证随便诬陷。只要他们证据不足,就没办法将他定罪。反正钱都没了,那他一定会咬紧牙关,努力保命。

金德才以为情况比他料想得好,开封府查东查西最终还是毫无头绪,没能发现金砖的所在。

他还听说包拯那么刚毅高傲的一个人,竟当朝向皇帝赔罪,承认自己在这桩案子上的调查失利。

随后京城内便开始盛传出钱监闹鬼、五鬼运财之类说法。金德才虽因监守不力,惨遭贬黜,但所幸他人还在钱监。

金德才想等风头过了,大家都误以为一万两黄金早就被运出钱监的时候,便到他将金砖运出的好时机。

新上任的钱监主事叫冯博,难免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劲头,他上任后犯愁的第一件事就是铸钱东所无法完成铸钱任务。

这时都不用金德才多讲,自然就有人把问题的根源说到了铜水炉上。

金德才只要帮腔跟着附和几声,在冯博问他问题的时候,稍微引导一下,让冯博意识到这铜水炉留不得了了,他便成了事。

金德才尽管被贬职了,但在钱监毕竟还是个管事的,可以管一些杂事。

这拆炉子的脏活儿他来负责,倒没人会有异议,别的主簿和管事都巴不得不碰那晦气地方。而一向谨慎的金德才之所以在这种时候敢主动冒头了。除了是因为到了最关键的最后一步,还有一个缘故,他怕有人在拆炉子的时候,将砖给打碎了,露出了金子。

所以他特意挑选了晌午的时候去拆炉子,再三嘱咐拆炉子的粗使们小心些,少弄出声响,不要扰了新上任的主事午休。

而夏日的晌午,日头大,最是焦热晒人,天热就容易头晕,那些在外负责检查的守卫们,也就没心情去细看砖有什么问题。

经过这样一番细细地算计之后,总算将金砖顺利地运了出来,金德才还以为自己可以彻底松口气了,晚上可以喜悦地在榻上翻滚,高兴自己得到了几十辈子都花不完的银子。

然而这种喜悦刚刚燃起,还没有烧旺了,就被突然出现的苏园等人彻底浇灭了,浇得透心凉。

金德才不懂自己竭尽全力花了长达将近一年半时间的筹谋,尽量规避了所有纰漏之处,怎么还是被发现得彻底,抓得正着?

此前的小心翼翼,沾沾自喜,全都成了笑话。

“从一开始确定了王水生的死因是人为,并非是失足或者闹鬼,开封府就没有打算放过钱监。凶手的杀人手法很明显是蓄谋已久,便很大可能跟钱有关。”白玉堂冷声道。

金德才听说排除失足,忙问缘故,当时仵作现场勘验王水生尸体时所说的话,他都清楚。仵作只说王水生就是活活得掉下炉子里摔死了。

“你自己跟常林学得针灸,扎得那一针,你忘了?”苏园反问。

金德才惊诧不已,“就那么一个小针眼,你们竟也能察觉?可当时仵作检查的时候,他并没发现。”

“纵然是当官,懂法律,但你没在开封府做过事,还是不了解开封府查案的具体章程。验尸除了初步勘验外,回去都要二次复检。这是规矩,对待每一具尸体都如此。”苏园解释道。

金德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纰漏竟出在那个不起眼的针眼上。”

“可不止这些,你作案行为的本身就是纰漏。比如总是在炉子附近频繁出现的鬼影,让王氏兄弟碰巧都死在炉内,其实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事情离不开那个炉子。”

“不过你好像还挺幸运的,有只八哥帮你。”苏园忽然想起了那只总是重复喊‘我死得好惨’的八哥,虽然猜到不太可能是金德才所养,但她还是确认问金德才一声。

金德才果然摇头否认,“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也把我吓一跳,后来我发现是只八哥,也没告诉别人,正好借此让传闻更吓人。”

应该说的是实话,苏园对此倒没有异议。

金德才的贪金行为是在一年半之前开始,而八哥早在两年前,也就是王水根刚身亡不久后就出现了。

算是碰巧了,不过也不知道这八哥的主人是谁,竟教它学了那么一句话。

在衙役们清点完金砖,确认足金足两之后,苏园和白玉堂就押着金德才回开封府。

白玉堂也不知自己当时怎么就犯糊涂了,竟同意了苏园的恶趣味,遂了苏园的意思,令衙役们毫无遮掩地拉着一车金灿灿的黄金,往开封府去。照理说财不外露,应该装箱,或者以布或草席之类的东西遮盖住金砖。

却没有!

这一路真真是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引来众多百姓们的围观和热议。

白玉堂为避免出现意外,便随车而行。

却万万没料到,他因为容貌出众,跟一车金子一起出名了,由此便有一句顺口溜在京内盛行起来:“若问这是谁家白玉郎,万两金山白玉堂。”

后来在江湖上,他除了有锦毛鼠的名号,还另有了一个外号,是‘万两金山’。

因为苏园一开始就表明她想贪财,金德才便觉得自己跟苏园能聊得来。

在被押去开封府的路上,他虽然遭了一路唾骂,却又见那些百姓们看到一车金子,也都跟他一样见钱眼开,他越发觉得自己的作案行为可以被理解,因为人人都爱财。

到了开封府,苏园先押着金德才在院中待命。那厢白玉堂去回禀包拯,等候包大人准备齐全之后,便开堂审问。

金德才就在这时问苏园:“若真苏姑娘来做这桩案子的话,可真会想到一个完美的办法脱身?之前听苏姑娘的口气,好像是不太赞同我耗时重熔金子?”

“是不太赞同,你耗时重熔金子一块块注入空心砖内,太麻烦了,而且等了这么久才运出来。其实若非开封府因谷道藏银案查你们,你这事儿根本不会有人注意。你太过谨慎,反倒拖延时间了,错过最好的时机。”

“这怎么可能,我谨慎小心,恰恰就是为了耐心等待最稳妥地时机将金子运出去。”

他等着户部三年一次重新检查修补的炉子机会,那时候必然要扒了炉台,将铜水炉彻底挪出来查看,砌在炉台里的砖自然就会在毫无人注意的情况下运出去了。

苏园轻笑,质问金德才:“你们钱监每天真的除了人能出来,不再有任何东西能运出去?”

金德才愣了下,“当然。”

苏园讥讽金德才:“你们当官的人思路这么局限?有人就要有吃喝拉撒的地方,你们钱监的厨房不倒泔水,茅房不掏粪?”

金德才如被雷劈,瞪圆眼愣住了,他没料到苏园会想到那么不干净的东西上。

“便是重熔金子,那我也会重熔成运泔水的马车,装粪水的臭桶,只要遮掩得当,倒比你这金砖之法省时多了。”

金德才眼睛瞪得更大,即便嫌这办法脏,但不得不承认,这法子确实更快。他若是早早用这个法子运金,此刻怕是早就坐拥万两黄金,只等着吃香的喝辣的了。

苏园随即表示,这种重熔太麻烦。特别是做推车或马车,还要做模具然后组装。

金德才想了下,点点头,觉得是麻烦一些。不过作模具这种事情他懂,倒是可以做出来。到时候只要拉拢一个掏粪的粗使,便可成事了。

他可真是笨!越想越后悔!

金德才随即反应过来,问苏园:“难不成苏姑娘还有不重熔的法子,也能将金子运出去?”

苏园点头,“你们钱监每日都会运送铸好的钱往户部国库,还要运新的铜入内,总之每日用马数量颇多。若是不熔金子,把那些金子弄散碎了,按在马粪蛋子里,扫一扫不就出去了?”

金德才震惊地看着苏园,这姑娘为何都爱跟这些污秽之物过不去?

“你可能不知道,一匹马一天至少有大概三十斤到四十五斤的粪,一年便是近至少一万六千斤的粪便。你们钱监大概有几十匹马,数量有多少遍不用我细说了。五个马粪蛋子藏一两金子,你自己算算多久能结束?”

金德才顿觉得醍醐灌顶,他把眼睛瞪到最大。是啊,这样不仅快极了,还省去了熔金的麻烦!只要他利用职务之便,拉拢住马棚收拾粪便的小厮即可,又或者干脆把王水生安排在那里。

“都听到了?一一记述下来,告诉钱监那边,他们的纰漏不止一处。”

公孙策不知何时出现在了苏园的身后,他突然斯文地出声,吩咐身边文书。

展昭和白玉堂都陪同在公孙策身后,此时二人的目光都一道看向苏园。

展昭还好,抿嘴憋着笑意。

白玉堂则是深深地看了一眼苏园,目色有些复杂,完全不知该如何形容。

金德才随即被押走预备堂审,走的时候他还是一脸震惊状,依依不舍地看着苏园,保持一脸不可思议的情状。

苏园当即就笑嘻嘻地跟公孙策解释:“师父,我这是站在犯人的角度,剖析所有出现纰漏的可能,以助钱监未雨绸缪,避免再次出现类似贪银案发生。”

公孙策斯文地笑着赞许苏园:“你有这想法极好,的确为钱监查缺补漏了,回头我会跟包大人说,多为你请功,多给你点赏钱。”

“好呀。”苏园脸不红心不跳地应承。

待公孙策走后,展昭忍不住了,拍了下大腿,哈哈笑起来。

“我说苏妹妹,你是怎么想到——”展昭顿了下,“钱监的马粪蛋子?”

“罪恶从来都是在最脏处滋生!”苏园铿锵答一句,引得展昭又哈哈笑起来。

“这下可好了,钱监扫马粪的小厮又要多了一个活计,就是在马粪丢出去之前,要把马粪蛋子挨个碾碎了再扔。”

“掏粪的和送泔水的也逃不过。”白玉堂补充道。

等展昭走了,苏园因为注意到白玉堂之前看她的眼神,便特意问一嘴白玉堂:“可后悔了?”

洁癖的白五爷发现自己心仪的女人满脑子真脏污,心生悔意也实属正常。

“没,只是觉得——”白玉堂轻笑一声,谨慎措辞道,“你格局很大,思及别人所想不到之处。”

“这大概跟一个人自小长大的经历有关。金德才出身官家,自小不见脏污,就想不到这些。我小时候养过马,也打扫过开封府的马棚,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还有在厨房帮工的时候,倒泔水是少不了的活儿。”

白玉堂听了这话后,蹙眉注视了苏园片刻,“你小时候受苦了,但以后不会有了。”

“是跟着五爷有肉吃么?”苏园半开玩笑地问。

gu903();“这不是应该的?”白玉堂反问句中,充满了自信,随即他便苏园去不去听堂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