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合一(1 / 2)

周老判官看着七位大夫的诊断文书,抖了抖黑白混杂的胡须,略略发懵地看向苏园。

“你要将庞显关进开封府大牢?”

苏园干脆点头。

周老判官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

苏园知道周老判官在顾忌什么,据理力争:“他为保高洁名声,向官府虚假告发,干扰府衙公务秩序。他妄图利用衙门帮他澄清私名,根本就将开封府当成了他家仆一般使用。

倘若这次纵容他,众官贵子弟纷纷效仿,开封府威名何在?百姓又如何指靠官府?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他庞显!”

苏园阐述的过程中,发现老判官的眼皮耷拉下去了,好像要睡着了一般,便在讲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喊声特别铿锵有力。

周老判官被吓了一跳,埋怨苏园:“好好的说话就行,你这丫头突然喊什么。”

“怕您听不见。”苏园恭敬道。

周老判官正经看苏园一眼,叹道:“知道了,但包大人不在,这事儿咱们做不了主。”

苏园之前就有点担心这位周老判官胆小怕事不作为,没想到她的担心这么快就应验了。

周老判官慢悠悠地端起茶杯,饮了一口,才又开了口。

“报与御史中丞,问问他的意思如何。他若说行,咱们就容易了。”

苏园愣了下,黑亮的眼睛惊喜地盯着周老判官看。没想到他老人家还挺有智慧,并非她担心的那般胆小怕事。

所谓“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主官,监察弹劾自然不在话下。倘若有他赞同了开封府的做法,谁若敢反对,他便率领御史台一众监察御史去群枪舌战,哪位朝臣能打得过?

更不要说当下在任的这位御史中丞,论人品才学皆一流,此人正是晏殊。

周老判官到底是在京城官圈里混久了的人物,纵然他与晏殊没有过往来,但可以靠关系托人把信亲自送到晏殊手上。

如此很快就得到了晏殊回复了,苏园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将庞显关进开封府大牢。

庞显翘着二郎腿,在开封府祠堂等候了两个时辰。期间挑剔茶不好喝,点心太粗糙让重上,又问了三遍开封府小吏,案子查得怎么样了。

“我这案子什么时候能查明白?”

“你们何时去贴告示证明我清白?”

“太慢了,你们就这么为百姓办差?”

……

苏园带人来的时候,庞显正质问小吏是谁负责他的案子。

“我尚且是太师的侄子,都被你们这般怠慢,若换做普通百姓,你们开封府岂不是更加拖延疏忽了?快些把你们管事的周判官叫过来,我倒要好好好问问他。”

“还有那个姓苏的女人,你们开封府是没人了么?竟让个女子在府里当差办案,就女人的一点见识,除了生孩子还能有什么用。这案子你们开封能查明白就怪了!”

庞显话说到这里,已然看见走进门来的苏园了。他就慵懒地靠坐在椅子上,微微扬着下巴,鄙夷地扫视苏园。

接着,庞显就故意继续训斥那小吏:“连孔圣人都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们开封府留女子办差,跟姑息小人有什么区别。”

苏园对庞显一笑,“东京第一美男子,”

听苏园提及这个称号,庞显脸上立刻洋溢出几分骄傲得意。莫非这苏园也在仰慕他英俊的容貌?算她有眼光!

不过那又如何,觉得他英俊,倾慕他的女子可太多了,像苏园这种贫贱出身的女人他根本不会看在眼里。这女人身材倒是不错,用来做个通房小妾倒勉强可以。但她是他兄弟看上的人,朋友妻不可欺,只能留她给他兄弟殉葬了。

“——坐东京第一大牢,会很相配哦。”苏园才把话慢悠悠的说完,便伸手示意庞显,可以移步去大牢了。

庞显脸上的得意之色骤然消散,起初听坐牢的话时,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但听苏园说第二遍的时候,他才彻底确认没听错。

“你好大的胆子!”庞显蹭地起身,怒瞪苏园。

一直跟在庞显身旁伺候的昌盛,这时也连忙冲了出来,呵斥苏园无礼,命她赶紧跪下给他家二爷道歉,“胆敢冒犯庞二爷,乃大不敬之罪。”

“请问你家二爷是何官职?在哪儿高就?可有爵位在身?”苏园的三连问令昌盛瞬间噎住,答不上来话了。

“既无官爵在身,也不是王子皇孙,不过就是出身稍微好点的子弟罢了,凭何治我大不敬之罪?”

苏园语用重心长的口气,教导昌盛。

“你可以狗仗人势,但也得多读书啊。你瞧你连律法都不熟悉,就敢带着你家二爷在开封府撒泼,多丢人是不是?”

苏园的这番话有着越琢磨就越让人气吐血的本事。

她讥讽昌盛是狗仗人势的狗,却又怪昌盛不该把庞显领到开封府来,这相当于变相骂庞显连狗都不如,需要被一只狗领着。

“你这贱——”庞显怒拍桌子,欲吩咐属下教训她。

不等他话说完,苏园已经招呼衙役把庞显押住了。衙役钳住庞显的双臂,将他整个人压制得很死,令庞显毫无反抗之力。

苏园特意把她从拿厨房拿来的脏抹布,堵住了庞显的嘴。

庞显瞪圆眼,表情狰狞至极,由此可推知那块脏抹布的味道一定不是很好。

庞显身体上半身突然一耸又一耸,几番做出呕吐状,甚至好像已经把胃里的东西呕了出来,但都因为嘴巴被堵死的缘故就无法吐出来。

最后就见他喉结滚动,似乎是把东西又咽了回去。

昌盛见这场景,几番跳脚,欲去救庞显,但都被衙役们拦住了他。

昌盛不罢休,威胁苏园最好立刻把人放了,否则他便通知庞太师铲平开封府。

“我谅你是一名忠仆,刚才才没跟你一般计较。但如今你说话污蔑我们德高望重的庞太师,我就不乐意了。太师的名声岂能被你这等人随意玷污!”

苏园当即令衙役把昌盛也抓起来。

“你无耻!你胡说!我何时冤枉过庞太师!”昌盛不解骂道。

“刚才就是你说,庞太师会铲平我们开封府,这不是冤枉庞太师是什么?庞太师德高望重,必是通理之人,且不说此事我们开封府没错,就是有错,最多不过是惩罚我们,将人贬黜打发出去。

总之不管怎样,也不可能就此擅铲平开封府。别说庞太师了,陛下也不会。你造谣庞太师滥用私权,不是污蔑是什么?”

衙役们随即就将昌盛也押进了开封府大牢去,其被关的地点与庞显距离甚远。

“老大厉害!”孙荷在外目击了整个经过,兴奋地向苏园表达崇拜。

孙荷边上的有几名老衙役也在旁观,他们都曾经是老捕快苏峰的至交好友,这会儿很为苏园担心。

“园园啊,你这么对付庞太师的亲侄子,就不怕他报复你?”

苏园轻笑,“诸位伯叔多虑了,我便是善待他,也不会有好报。”

几名老衙役皆不解地询问苏园缘故。

“他认曹谨是好兄弟,把我当成是害死他好兄弟的罪魁祸首。所以我即便从前从来没招过惹他,他却还是处处针对我,意图算计我。”

“原是如此,可怜你这孩子了。”

老衙役们越想越气,那庞显是何等身份尊贵的人物,竟连他们开封府的一名小孤女都不肯放过?阴婚案分明是平远侯府先有错,苏园无辜受害。那案子按照律法审问得清清楚楚,人死了也就过去了,如今竟还把错怪在苏园身上。

难道园园受的苦还不够多么?为什么偏要这么针对她!

老衙役们在开封府都有些人缘,也带过不少年轻的衙差和狱卒。当下就吩咐下去,便是不能明面上去招惹这位庞太师的侄子,暗地里使点招数让他别太好过,总是可以的。他们虽然力量微薄,但也只要有可能,一定要为可怜的园园出口恶气!

本来对于庞显的胡闹,苏园一开始没太多挂心,基本上是‘他出一招,她便还一招’的程度。

庞显与苏进敬的联手,却是触碰到了苏园的底线了。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一旦有敌人想组队联手对付她的时候,苏园的战斗欲就会被彻底激发出来。趁早打击,各个击破,绝不留情。

庞显住进开封府大牢的当天晚上,整个东京城都知道了他的丑事。

消息之所以传得这么快,还要多亏庞显在来开封府报官之前,特意做过宣扬,所以有很多人在关注他报官的结果。

在傍晚刊发的小报上,也写了此事,知道的人便就更多了。

这之后便有人向曾为庞显诊脉的大夫求证。若说只是一位大夫的话,这大夫可能还不敢说,共计七位,即便透露了消息出去,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七位中的谁。所以这个求证,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所以一夜之后,满东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庞显癖好特别,丑态毕露之后,竟还妄图保住自己‘高洁’的名声,非跑去开封府胡搅蛮缠,凭着满身暧昧的红痕,硬说是受了挨打袭击。明明身体被针灸调理得气血通畅,生龙活虎,他却非睁眼说瞎话,说受到了极其残忍的酷刑。

这可真是太不要脸不要皮了!仗着自己出身高,便为所欲为,竟敢令开封府帮他作假证!无耻下作之徒!

……

再说太师府这边,因昌盛也被开封府缉拿了,庞显其余随行的小厮则都在马棚等候,再加上开封府的人都比较嘴严,没特意透露什么。

他们等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发现情况不对,就赶紧匆匆跑回太师府报信。

但这时候开封府诸位官员已经放值了,庞太师只得派人去周老判官家中请人。周老判官却不在家,其家人声称说他只会捎消息回来说去会友了,但是去会哪位朋友却不知。

庞太师虽知这可能是借口,却也无可奈何。他虽贵为太师,但也要遵循朝廷法度,总不能自己带人硬闯开封府大牢,然后不管不顾地直接将侄子救出来。

倘若这样做,第二天御史弹劾他的折子定会摞得丈余高。若一不小心真碰上皇帝心情不好,此举便是授人以柄,成为他被人夺走太师封号的契机了。

庞太师纵然再宠爱庞显,也不能拿自己的官爵冒险,只得让他在大牢里忍一晚,想来也受不了多少苦。

次日,庞太师就抵达开封府,要求周判官释放他侄儿。

周判官便将大夫诊断以及庞显所犯条款一一清楚罗列,非常谦逊又无奈地表示,并非他想缉拿庞显,实在是因为庞显的行为太过。

庞太师看过大夫们的诊断文书后,蹙眉质疑:“这上面所言属实?”

周判官一听庞太师这话,心里更加松了一口气,原来庞太师并不清楚他侄儿的具体情况,那这就更容易解释了。

“下官就怕弄错了,冤枉了他,特意请了七位大夫看,其中还有两位是御医。”

七位大夫,这肯定做不了假。

庞太师也有些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侄儿在骗自己。

当时他因为公事忙,也没有多问。只听他口口声声说,被神秘人挟持,惨遭狠狠一通折磨。可若是被残忍折磨的话,又怎会身上一点伤都没有,只有让人误会的红痕?

所以真如传言所言那般,根本就是他自己出了丑,为了挽救名声才闹这么一出?

仔细思量,却还真有这种可能。以他的身份,以太师府如今在这京城之中的地位,谁敢随便招惹他?

庞太师无奈地叹口气,感慨这孩子太过顽劣,居然连他都敢骗。

“若论诬告罪,大多都是伪造的证据,诬告别人陷害。他只不过是说自己受伤,并没有牵涉到别人,算不得什么诬告。”到底是自己的侄子,庞太师还是要护着他的。

“正是这个道理。开封府虽遭他胡闹一通,但谅他年小,再者看在太师的面子上,我们本不该计较的。”

周老判官语气诚恳地说着,倒让庞太师阴沉的脸色放松了些许。

“可是——”周老判官一脸无可奈何,奉上昨晚最新出炉的小报给庞太师,“这事儿闹得实在是太大了,小报上都写了,您瞧瞧。下官这一查才知道,二爷在来开封府之前,好一顿宣扬消息,那些文人雅士、官贵子弟,还有不少百姓,都盯着开封府,等处理结果。”

周老判官再度万般无奈地表示,事态发展成这样,众目睽睽,影响颇大,他无法随便糊弄处置了。

“只要暂且关他几日,给他一个教训,等风头过了就可。”周老判官打商量道。

庞太师微微眯起眼,“我这侄儿自幼父母双亡,可怜得紧,这次许是有些胡闹了,但到底没碍着谁,犯什么大错。这点罪名于你们开封府而言,是可罚可不罚。周判官这是不打算卖老夫的面子了?”

“下官不敢,下官也是无可奈呀,实在是——”周老判官又要重复之前的说辞。

“行了!”庞太师可受不了这老头的念叨,甩袖起身便走。

此事随后就上报到宫里,庞贵妃忙到皇帝那里为自己的堂弟求情。皇帝自然动容,正打算下令放人,便有御史台的众位官员联名上疏,弹劾庞太师纵容侄子胡闹开封府,枉顾律法肃正,衙门威严。

皇帝见此事闹得挺大,再细听御史们所说的经过,以及开封府的处置方式,方知自己之前偏听偏信了,此刻倒不觉得开封府的处置有任何问题了。

一方面遵循了律法,一方面也顾及庞太师的面子,在惩罚上留有余地,不过只是让庞昱在牢房里住上十天而已。

最后,皇帝不仅没有下令放了庞显,还特意下旨褒奖开封府秉公办案,不畏权贵,给了赏赐。

庞显在第一日住进开封府大牢的时候,十分气不过,一直在放狠话,嫌弃这嫌弃那,闹腾得一宿没睡。可等到了第二天晚上,他也没等来太师伯父来救他,这才开始心慌了。